观鸟20年 这个博士结交“鹏友”无数 资讯
5月底,《成都鸟类名录3.0》正式发布,截至2023年3月31日,成都境内分布有鸟类22目79科566种。《成都鸟类名录3.0》修订工作历时两年,摸清了现阶段成都鸟类“家底”,领衔此次名录修订工作的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动物保护研究部副研究员阙品甲博士,为我们讲述了名录修订背后的故事。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闻声识鸟
观鸟群体逐渐壮大
阙品甲从事鸟类观察研究已20余年,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不少捡拾收集的鸟儿羽毛。
“观鸟爱好者这一群体,一直在壮大。”这是观鸟20余年来,阙品甲最直观的感受。除此之外,观鸟装备不断迭代更新,也为观鸟人带来了更好的体验和更多的收获。
手机、望远镜、笔记本和一本鸟类图鉴,阙品甲观鸟时携带的装备很简单。可能大多数人觉得观鸟是需要专业设备的,在阙品甲看来,观鸟旨在观察与记录,“有时野外条件不是很方便携带太重的专业设备,手机能清晰地拍下画面、录下声音,也能作为修订名录的重要凭证。”
多年的观鸟经验已经让阙品甲练就了“闻声识鸟”的本领。“很多鸟类的声音都很有特点,看多了、听多了,就能通过不同的叫声来辨别发出声音的是什么鸟。”阙品甲说。
此次《成都鸟类名录3.0》修订工作顺利完成,离不开无数成都观鸟人的付出和贡献。“很多鸟儿的线索都是通过在观鸟爱好者微信群里收集的,大家也积极地给我们提供线索。”在阙品甲看来,观鸟是个细致且需要耐心的活儿,鸟儿们非常敏感,一旦听到周围一丁点异常的动静,便四下散开或飞走了。通过大家提供的线索有针对性地去寻觅鸟儿踪迹,效率与准确性都有所提升。
阙品甲介绍,此次《成都鸟类名录3.0》修订过程中,除了新增不少鸟类外,也对此前的误认作了修正。“比如2.0版中收录的白眉蓝姬鹟,由于缺乏充分证据支持,我们认为应为对玉头姬鹟亚种的误认,因此在3.0版本里不再保留。”
阙品甲解释说,每年从3月底起,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便进入春季观鸟的最佳时间,此前对白眉蓝姬鹟的影像资料便是捕捉于此。“但是结合此前的观察记录,再结合白眉蓝姬鹟喜欢栖于森林的中高层等生活习性,我们判断这应该是对玉头姬鹟亚种的误认。”
鸟种增多
生态与经济同向发展
相较于2021年的《成都鸟类名录2.0》,《成都鸟类名录3.0》新增鸟种记录51种。短短两年间,成都为何新增了这么多鸟种呢?
对于这个问题,阙品甲认为,环境变好后,鸟类就有了更多栖息地。另外,植物增多,果实和昆虫也会增多,气候条件也变得适宜鸟类生存。这是鸟种新增记录的主要原因。
“环境越好鸟越多,从大方向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不过鸟类天生敏感,有可能这里的环境适合这种鸟但不适合另外一种鸟。”阙品甲表示,绿化的增加除了改善环境外,也需要配合市民的审美需求。因此,如何守护好鸟类,把握其中的平衡,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类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后者也能反哺经济发展,就能实现同向发展。”在阙品甲看来,通过优化机制,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的同时也确保经济稳定发展。
“更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舒适的气候,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可以为鸟儿提供更好的栖息地,也能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空间。”阙品甲认为,提供更加丰富的生态产品和高质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为各种基于自然环境的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谈及未来,阙品甲希望能继续发挥专业特长,参与《成都鸟类名录4.0》的编制,在两年后再次更新成都的鸟类家底。(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菲菲 何齐铁 刘永豪)
X 关闭
- 太阳能